企業環保
一、加強環保宣傳和培訓教育,提高員工環保意識:
環境保護意識是做好環保工作的關鍵。好的環境保護意識,可以讓各個崗位的人員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積極的作用。好的環保意識,能讓領導在決策時,認真考慮環境保護工作,確保環保投入,讓環保工作在人力、物力和財力上有保障;好的環保意識,能讓工程技術人員在技術改造和方案優化時,考慮更加完善的環保技術方案;好的環保意識,能讓工人在操作時,加強責任心,盡量不發生跑冒滴漏,即使發生,也會采取盡量減少污染環境的措施進行處理。如果環保工作真能形成良性的分級負責、齊抓共管的局面,那做好企業環保工作就不是難事。
二、建立健全環保責任制:
企業應該結合政府環保部門核定的排污總量、企業生產裝置技術水平和環保裝置的處理能力,合理確定自己的環境保護指標目標,并將環保目標層層分解,逐級簽訂環境保護責任書。環保責任書應指標化,并每月考核,考核結果與考核單位負責人及員工工資、獎金掛鉤,將環保責任落到實處。
三、做好環?;A管理:
因為歷史的原因,企業(特別是中小企業)環境保護基礎管理工作比較差,企業要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盡力做好環保工作,首先必須做好基礎環保管理工作。
1、建立環保監測制度:
很多企業,對自己的“三廢”排放心里沒有底,因為從來沒有進行過系統監測,甚至連監測的設備、人員和技術條件都沒有。因為沒有基礎數據,企業的污染治理和環保決策根本無從談起。企業要配備必要的設備、人員和技術條件,對污染物內、外部排放點定期監測,及時掌握污染物排放和生產控制情況,以便發現問題,及時調整生產控制和污染治理裝置的控制。監測數據也是我們落實環保責任制和判斷異常排放的依據。
2、管理好污染治理裝置:
污染治理裝置,不少處于無臺帳、無操作規程、無操作記錄、無專人管理的狀態,因而污染治理裝置的實際運行效果很成問題。污染治理設施,要跟生產裝置一樣,建立臺帳、操作規程和運行記錄,并有專人負責運行管理,只有這樣,才能起到實際效果。
3、建立排污許可制度:
可以控制的污染物排放(如檢修清洗水等),要建立排放許可證制度,從制度和技術層面進行控制,盡量減少排放、減少環保裝置的運行負荷。
4、建立合法(規)性審查制度:
不少企業的廢物外包處理管理比較混亂,危險廢物給沒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,無形中也給自己留下了隱患,一旦在運轉過程中發生事故,企業得承擔法律責任。因而建立合法(規)性審查制度非常必要,一是配合政府對危險廢物實現了良性管理,二也可以為企業避免損失。
四、建立應急救援機制:
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環保應急救援機制,以應付污染突發事故。主要從以下方面考慮:
?。ㄒ唬┙ㄔO必要的設施處理突發污染事故:
1、廠區排水進行清污分流。廠區建立完善的清污分流排水系統,將可能在突發事故中外排的污染物引入污水管,避免污染物從清水管排出污染廠區外環境。
2、設立突發污染事故污染物收集處理裝置。液態污染物設立應急池收集;氣態污染物設立專門的引鳳裝置進入洗滌塔進行處理。
?。ǘ┙碧幚淼哪芰Γ?br />
企業應有環境保護應急救援預案,配備必要的器材和人員,平時要定期演練,確保企業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理能力。萬一發生事故,可以進行應急處理,盡量減少和避免對廠區外環境造成污染。
五、適當投入,確保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成效:
企業環保工作要有實際成效,必須保證適當投入,具體要保證以下投入:
1、人力方面的投入。要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環境保護管理,管理人員最好是專業人員;環保設施要配備專門操作工人進行運行管理。
2、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方面的投入。污染治理設施要像生產設施一樣,進行運行和維護保養、檢修投入,盡量發揮最大效果。
3、技術改造方面的投入。在技術改造時,應優先考慮污染少的先進工藝;對現有工藝,要及時改進,逐步消除污染物的排放。
4、污染治理項目的投入。污染治理基礎研究差,污染治理技術不成熟,是中國環境保護的現狀。這也造成了不少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污染治理項目,最終卻不能起到預期效果的情況。因而在污染治理技術和工藝路線的選擇時,我們應科學決策,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。在污染治理資金有限的情況下,需要決策科學,選擇合理的污染治理技術和工藝方案,污染治理項目才能少花錢,多產生成效。